家乡的伏羊节
2025/4/1
南京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八(9)班 张予欣
“三伏天,吃伏羊。”伏羊节是徐州地区一项传统的美食节日。传说,它来源于彭祖创造的“羊方藏鱼”,让人们对羊肉的鲜美有了更高的追求。2021年,徐州彭祖伏羊节被授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伏羊”,顾名思义,是入伏以后的羊肉。伏羊节则是从每年初伏到末伏之日长达一个月的美食狂欢。也许有人奇怪,羊肉性热,在酷热的夏日吃合适吗?这正是我们古人的智慧,《汉书》记载:“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经过一天的劳作,坐在炉灶边喝上一碗香辣滚烫的羊汤,疲劳立刻被这鲜香冲散。实际上,夏日湿热,人们食欲减退,体内积热,而羊肉不仅能增强食欲,同时也促人发汗,以热制热,提高身体素质,生动地体现“医食同源”的传统。
我曾有幸在县城下的农村体验过一次伏羊节。阳光明媚,微风和煦,一群人在泥土地上搭起几个棚子,摆上几张旧圆桌,铺上红塑料布,旁边架上一口大锅炖着羊肉。简陋的陈设一点儿也不影响人们的兴致,大人们有些来回踱步看着锅里翻滚的羊肉,有的围在桌边打牌拉家常。孩子们等得辛苦,不是远远地蹲着盯着跳动的火苗,就是在抠桌子上铺的塑料布。被香味环绕,我的脑海里已经描绘出一碗鲜美的羊汤,油花在洁白的汤面上舞动,翠绿的葱花增添了清新,配上几滴辣椒油,颜色鲜亮,十分有食欲,真想把头埋进白汽中……要是再没做好,这塑料布都要被撕成鞭炮屑了。经过了漫长的等待,一碗热腾腾的羊肉终于端了上来,徐州的羊肉真是一绝,肥瘦相间,吃起来竟毫无羊膻味,相比之下,南京的羊肉逊色很多。乡亲们爽朗的笑声在云雾般的热气中久久不绝,不仅为这美食,更满足这红红火火的日子。闭眼猛地抿一口滚烫的羊汤,爷爷眼角的的皱纹仿佛被它抚平:“中啊!”接着又哈哈地笑。在小村子里,伏羊节就是大家像平常一样聚在一起,高高兴兴地聊天吃饭。大家甚至不知道这是一个节日,只是当作平常日子中喜庆的一天,这样想着,日子过得更有滋味。
伏羊节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智慧结晶、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的一种凝结,更是人们朴素日子中一场热情似火的期盼。 指导老师:储进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