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假158天,育儿假10天,护理假5天…… 南京生育新政落地 私企能执行吗?
2023/2/10
日前,《南京市人口与生育服务规定》已审议并通过,新政即将正式落地,于2月10日起正式施行。有人叫好,有人心还悬着,如何更好地享受权益,他们还心存疑虑。
《规定》明确,女方可以享受158天产假,男方有15天护理假,孩子三周岁前父母可以享受每年10天育儿假,以及独生子女每年5天护理假。 全媒体记者 杨彩红
事业单位积极响应,私企有点尴尬
记者在中大医院江北院区妇产科遇到了挺着大肚的刘女士,她孕39周,在事业单位上班。本次规定中涉及的产假与育儿假等内容她都清楚。“产假在原享受国家规定的98天基础上,延长60天,总共158天。我老公有15天护理假。像我俩这样的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孩子三周岁前,夫妻双方每年分别可以享受10天育儿假。”
她说整个孕期,单位领导都很照顾她,工作不忙时会关照她多休息,下班还可以早走1小时。“新政实施后,我们单位享受产假、育儿假肯定不存在问题。而且休假时间延长了,对于我们这些新手妈妈来说,就会有更多时间来适应和调整。”刘女士表示,“2022年6月省里文件下发后,我们单位员工就已经开始享受育儿假了。”
同样是准妈妈,薛女士孕38周,但对新政的实施并没有刘女士乐观。她表示自己一直在关注产假、育儿假的新政,看到明确日期的消息后,高兴之余还有几分担心。她所在的单位规模不大,属于私企,“享受158天产假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10天的育儿假有点悬,毕竟才开始实施,如果不给休,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她表示,自己从怀孕到产假结束,以及接下来的几年,都不希望工作有太大的变动,所以如果公司不按规定执行,大概率是不会和单位翻脸的,所以,能不能享受到这个育儿假她信心不大。
新政规定,父母年满六十周岁患病住院期间,独生子女每年享受5天护理假。范女士36岁,最近67岁的父亲突发急病住院了,她向单位请了一周假陪护。对于一年5天的陪护假,她很期待,因为接下来父亲还要继续住院治疗,有了这个假期能略解燃眉之急。
考虑到父亲接下来还需要长期陪护,她正在着手找合适的护工帮忙照顾,“称职的护工也没那么好找。”她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一个中年职场人对于请假这个事是有顾虑的,一旦长期请假,职位很可能会被取代。”
执行新政态度分化,律师建议可以维权
企业是否会严格执行新规?记者向新区几家企业了解情况,得到三种不同的反馈。部分大型私企的HR表示所在企业较为规范,新政落地后,会第一时间跟进执行。
在新区台资企业上班的陆女士表示,她们单位去年江苏省发文后就开始实行产假和育儿假,目前公司有一位同事的孩子7个月了,按照新政策,产假休了已近半年,又开始享受育儿假。再叠加年假,员工假期很充裕。
但也有小微企业HR答复比较含糊,“肯定是会守法经营,但当下公司正处于起步期,发展快,工作强度很大,重要岗位不能掉链子,所以在入职时我们会详细了解应聘女员工的婚育规划,酌情考虑录用。但如果工作能力强的女性,会放宽条件。”
国企、事业单位等机构一般在新政执行上不打折扣,但鉴于私企的特殊性,特别是小微企业,对于处于育龄期的女员工,如何保障自身权益,依然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
对此,冯恒玉律师表示,此次新政实施的出发点在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进而促进生育,但考虑到新政落地后,短期内确实会有企业阳奉阴违,不按政策执行,或变相剥夺劳动者权益,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劳动者可以到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但前提是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事实存在。“其实没什么现实上的好建议,总不能让员工去抓领导小辫子。”
当前大家一致认为,休产假的问题上不存在争议,因为时间比较集中,很好界定,而且企业一旦侵权,问题会比较严重。但育儿假和护理假因为可以一次性享受,也可以分次享受,就会出现时间跨度大的情况,必然会产生争议。
“毕竟新政从发布到实施总会有一个时间周期,可能有企业赶不上政策的脚步,但我们看到了国家对这一块的重视与决心,相信后面生孩子的待遇会越来越好,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新政打“组合拳”刺激生育,到底生不生?
那么,新政实施到底能否切实有效拉到生育,能否减轻独生子女护理的难题?从短期来看,可能并不会有特别明显的效果,但从中长期而言,新政一定会极大地提振生育信心。中大医院分院妇产科史悦华主任表示,医院2021年的分娩量是在下降的,但2022年下半年有小幅增长,最近几个月保持平稳的态势。到目前为止,医院就诊的准妈妈数量保持稳定。
此次新政打了的是一套“组合拳”,为了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新政不仅在产假、陪护、育儿假做了明确规定,也考虑了因生育中断就业的女性,再就业培训的公共服务会帮助其重新进入职场。对生育二孩、三孩的女性劳动者优先给予就业帮扶。对企业在女职工产假期间支付的社会保险费用,生育二孩、三孩的按照规定分别给予50%、80%的补贴。在住房条件上也进行了倾斜和优惠,同时,为了减轻家庭养育负担和家庭教育支出,新政在财税方面和教育方面,都进行了规定和减免。
“我感觉国家出台这个政策,尤其对独生子女护理方面做了规定,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当前的独生子女照顾生病父母的压力非常大。像我家女儿,将来我和她爸爸生病了,她要一个人独自承担,所以,我就一直强烈建议,让他们趁着能生的年龄要个二胎,不然年龄大了,后悔也晚了。”一位陪着女儿做产检的阿姨听到记者和刘女士的对话时很有感触地插话说,然后指了指产科主任办公室,高兴地说现在她的女儿也好事将近了,目前二胎孕30周。
产假、育儿假、护理假新政的实施,对于有生育计划的家庭来说是个利好,但多重因素叠加之下的低生育率,新政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