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3年12月29日
新年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共谱劳动乐章 打造“浦实”劳动教育新样态

2023/12/29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强体、树德、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青少年儿童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秉承“快乐交往,共享成长”的办学理念,广泛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劳动、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劳动,积极探索劳动育人新样态,创建了一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特色课程,通过发掘长江文化、整合家校资源、举办劳动技能大赛等方式,将劳动教育走深走实,办出特色,办出创新。

强身健体,在长江边爱上劳动

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浦口实小针对现存的一些现象,依托长江文化特色,坚守劳动教育的强身健体价值,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让孩子们真正地爱上劳动。

劳动教育不是“一刀切”,也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教条课程。浦口实小立足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充分发掘长江文化,打造“长江文化基地”,开展了一系列长江生态保护、研学实践活动。浦口实小大队部结合特色办学理念,在岸边开展“红领巾志愿护河行动”“争做追‘锋’好少年”“河道小卫士”等一系列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主题活动,还设计了红领巾奖章“特色章”“乐游章”,让孩子们在长江边学习成长、快乐交往。

识五谷以通世道,知农事以晓农情。把劳动教育融进各个学科,是浦口实小走出来的一条特色教育之路。学校在区劳动内涵项目和劳动规划课题《长江边长大:小学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引领下,充分把劳动教育渗透到各科教育,开展系列化劳动教育主题活动,让“耕读时光”回归孩子们的真实生活,在实践体验中实现“以劳育人”。浦口实小在校内搭建和美农场和天沐农场,带领学生们播种、浇水、养护,一起观察记录蔬菜生长过程,学习蔬菜养护知识。老师们还利用农事劳作引入无土栽培知识、科学研制培养液,在实践操作中,同学们亲历栽培过程,充分感受了蕴藏在劳动中的幸福与智慧。待到作物成熟后,还举行校园义卖活动,教师和学生们一同体味收获的快乐。

立德树人,家校共织经纬线

在当下的家庭结构中,很多孩子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这些家庭的家长对子女尤其爱护,甚至让孩子们逐渐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因此,家长会有意或无意地剥夺孩子参与劳动的机会,一家人围着孩子转,什么都不舍得让孩子做,甚至连孩子该自己做的事也一手包办。孩子在过于溺爱的环境中成长,会养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缺少锻炼的机会,在之后的成长中遇到问题或共同劳动时往往不知所措。而有的家长则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认为参与家庭劳动是在“帮倒忙”或“浪费时间”,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排斥劳动。

教育从来不是学校一手包办的事,为了不让孩子脱节,家庭、社会同样是教育的主要阵地。浦口实小深入贯彻家校协同育人的理念,联合家庭组织开展了“我为家人做顿饭”的主题活动,号召学生主动为家人做一顿暖心的晚饭。整个过程中,学生亲自准备食材,择菜、清洗、切菜、烹饪、装盘,做的有模有样,父母吃得香甜,无比感动。在活动中,浦实学子不仅学会了美食的制作方法,体验了劳动的快乐,更重要的是,他们体验到了父母为自己忙碌三餐的辛苦,懂得每个成员对家庭都有责任和义务,学会与家人沟通、与社会接触,懂得了感恩,也懂得了爱。

此外,浦口实小也呼吁家长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与教养态度,让孩子了解家庭劳动的重要性。通过开展“实践一次劳动,承担一份责任”的家务劳动活动,孩子们走进厕所、客厅、卧室进行劳动,家长们则积极引导,给与鼓励。父母和孩子之间进行双向互动与合作,不仅形成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更让孩子们懂得承担对家的责任。在做家务的过程中,浦实学子亲身感受到了家长的辛劳,锻炼了意志,懂得了感恩,承担了责任,在家长和学校的鼓励下,逐渐让做家务成为一种习惯,弘扬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树立“人人爱劳动,劳动最光荣”的思想意识。

观美育美,处处都是劳动风景线

生态走廊,别样春光。浦口实小的走廊是江北不可辜负的宝藏风景线之一,除了以不同学科的主色调装饰外,走廊边还摆放着学生们亲手种植、装饰的盆栽和蔬菜。为锻炼学生劳动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涵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浦口实小创新劳动教育形式,从旧物再利用的环保理念出发,丰富农作物种植形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劳动创意大赛活动。通过对旧物的改造,孩子们不仅在活动中提高了动手能力、体验了动手种植的乐趣、收获了蔬菜养护知识,更在生活中多了发现美的眼睛。

在烘焙课上制作美味可爱的江豚小饼干,在木工坊内感受长江文化与木工的巧妙相遇,在穿针引线中重访童年的沙包游戏……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品味长江文化,培养创新意识,传承并弘扬“工匠精神”,并在校内组织劳动技能大赛,根据学生所处年级设置不同的日常生活技能竞赛,低年级组的整理书包、穿系鞋带、水果拼盘、剥毛豆、叠衣裤、洗毛巾等,高年级组的洗刷鞋子、包装礼品盒、制作平结手链、包饺子、缝沙包等主题内容,不仅以赛促学,增强合作,还锻炼了学生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浦口实小的孩子在南京市首届劳动技能大赛中分别荣获高年段组包饺子一等奖和低年段组剥毛豆三等奖,学校还先后被评为“南京市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单位”和“江北新区劳动实践示范基地”。优秀成绩的背后与学校积极探索劳动育人新样态、构建并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息息相关,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体会劳动创造快乐,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全媒体记者 马力 通讯员 殷玥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育人故事”有声有色 沿江中学“向人民汇报” 交上2023教育答卷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www.njxjbb.com/content/2023-12/29/005633.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