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宾渔村 专注鱼鲜30年 这家老字号“鲜”入人心
2025/1/21
2024年底,经江北新区市场监管局对“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的挖掘、培育,省市评审认定程序,江北新区首批“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产生,其中既有群众喜闻乐见的咖啡店、麻辣烫店、卤菜店,也有口碑良好的大饭店、运动馆、家庭农场,还有雅俗共赏的非遗等具有新区特色的品牌。近日,本报开设“名特优新”栏目,记者走进这些商户,听听他们背后的故事。
“地道南京味,绝摆!”红烧东海小黄鱼、老南京熏鱼、手工牛肉锅贴、金陵老卤盐水鹅……提起聚宾渔村,每个江北人都能说出一些好吃的门道和响当当的招牌菜。
从1995年第一家门店在桥北建成,历经30年的沉淀,聚宾渔村坚持诚信经营,以诚信做口碑,从最初的20平小店逐渐蜕变成为如今独具地方特色的“中国南京浦口特色餐饮店”,聚宾渔村早已成为不少老客的“家常食堂”。
“做鱼鲜就要做成精品”
食物总是与人联系在一起,鱼鲜也不例外,对鱼鲜的不同烹饪方式反映了江北人追求鲜美的口味喜好。而在老板胡广红看来,要把鱼鲜打造成地方品牌,店里的原料选材及加工、服务态度等方面都不能马虎。“做了几十年餐饮,我认为诚信经营等于做口碑,这样才会获得到客人的信任。”胡广红说,正是有了信任基础,才有了后来的一切。”
“红烧东海小黄鱼精选东海新鲜黄鳞鱼。”“牛肉锅贴选用新鲜牛肉,坚持每日手工现包。”“为过生日的食客主持、编气球花、学舞蹈。”……30年来,从采购食材到品质把控,再到用餐服务体验,胡广红都亲力亲为。“不懂我就去学,少赚一点也没关系,首先要把品质做起来。”在胡广红看来,面对利益取舍时,选择诚信才能打响品牌。
30载的坚守与匠心,打动了不少如成磊一样的食客。如今,每到周末及晚餐时间,聚宾渔村总会熙熙攘攘,街坊们都爱吃这家传承地道的金陵味。“每年老妈过生日都来这,不仅量大正宗,这么多年都坚持质量,而且还有免费布置和表演,这谁能不来?”成磊笑笑说道。
特色菜品有门道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老店,也都有属于自己的老味道。聚宾渔村就属于这样的店铺,一道红烧东海小黄鱼,就是它的镇店之宝。
“我们精选东海新鲜黄鳞鱼,坚持好食材简单做,最大限度还原黄鱼本身的鲜度,在做法和风味上也保留了江北特色。”说起门店招牌的红烧东海小黄鱼,胡广红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在外行人看来,红烧小黄鱼的做法很简单,不需要刻意的搭配和摆放,烧熟后直接装盘。但经典味道的缔造却自有门道,聚宾渔村则更是将“鲜”字贯彻到底。例如在“阅鱼无数”的胡广红眼里,作为江北人餐桌上的传统珍馐,一道红烧东海小黄鱼,不仅是一道美味菜肴,还是一份情感的传递。“不仅要吃起来鲜、甜、滑、嫩,更要肉蒜瓣、色金黄、味鲜美。”胡广红说道。
“今天的黄鱼够新鲜,所以点了一份试试,还准备点个新品尝尝鲜。”食客李鑫正在一楼与家人聚餐,作为老顾客,聚宾渔村一直是他的聚餐首选。“这里可供选择的菜品很多,有时从外地出差回来,我都会邀请朋友一起过来,每次必点的就是红烧东海小黄鱼。”李鑫说,自聚宾渔村开业至今,他们一家是忠实的“粉丝”。
每一道菜肴都承载着一段故事,每一口滋味都蕴含着一种文化。历经30年变迁的聚宾渔村,不仅仅是一家餐厅,更是一部活着的江北美食史。手工小脚馒头、盐水鹅、红烧东海小黄鱼……这些深受江北人喜爱的美味,承载着几代人的味觉记忆,也见证着江北的变迁与发展。
本报观察员 梁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