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3年07月07日
专题报导
上一版 下一版

霞飞缝纫铺: 坚守10余年,一针一线 “缝”密邻里情

2023/7/7

穿上身,皮尺一量,粉笔一画……从顾客将衣服掏出来到定好修改方案,前后不过两三分钟。店主汤国霞一眼就能判断衣服哪里有问题,这句话丝毫不夸张。

汤国霞来自江苏淮安,今年50岁,是一名有着30年经验的老裁缝。2009年,汤国霞跟随丈夫来南京江北务工,因为创业资金有限,便把店开在了小区里,这一开就是14年。凭借精湛的手艺,汤国霞积累了大量的粉丝,附近人需要缝补衣服都来找她。

记者来到位于盘城街道盘锦花园的“霞飞裁缝铺”,看到眼前的店铺面积很小,仅有十多平方米,陈设尤其简单,一台电动式缝纫机、一台锁边机、一台蒸汽熨斗、一张长方形工作台和一台具有年代感的熊猫牌缝纫机,占据了店铺的大半空间。一边的墙上挂着几个大小不一的袋子,里面盛着各种工具和纽扣、拉链等零碎配件。工作台上的剪刀、软尺、直尺等经过岁月打磨的老物件和这间店面一样,朴实中甚至透着一些“土气”。正是这些物件,让汤国霞度过了悠长的裁缝时光,用她的手艺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

“当年我来江北盘下了这家门面,连保安都劝我说这个小区里没生意,说之前也有人陆续开过,后来都不做了,没想到我坚持到了现在。”汤国霞回忆道,当时这间小小的裁缝摊无门无店,甚至连个招牌都没有,但她深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她觉得自己靠手艺为生,只要踏踏实实努力干,一定能经营好。

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很多人不认识汤国霞这个外地人,都不知道她手艺如何,只有同一幢楼的邻居找她做衣服。汤国霞开店第一个月只赚了几十块钱,还不够交水电费,但凭借扎实的手艺,渐渐地,居民们一传十、十传百,街坊邻里和对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学生都找到这里,请汤国霞为他们“拯救”衣服,裤腿长了要裁短,裤腰大了要改小,还有不少人拿着图片来定制服装……因为手艺精,汤国霞的生意一直很好,每天要从早上8点就开始忙,一直忙到晚上7点,有时为了不让顾客等太久,她要加班到深夜。

画、裁、剪、缝……无论是褂子,还是裤子,抑或衬衣,汤国霞做出来的衣服款式广受好评。针脚线迹,褶、裥、门襟、口袋的定型等,都体现着一个手工裁缝的细腻。一寸多少针,每一处地方都不含糊,一针一线都体现出手艺人的认真和本分。汤国霞说,现在很多人网购,但收到货后发现不合适,需要改尺寸的很多,店里不愁没生意。“给大家缝缝补补,人家满意了,我就很开心。”虽然改衣服没有做衣服赚钱多,但如今汤国霞每天做得很快乐。

汤国霞店里的那台最老的缝纫机还是她结婚时买的,她也从淮安老家搬了过来,如今还在使用。“我们那会结婚主要的彩礼就是‘三转一响’,就是指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和收录机,我这个缝纫机就是那时候买的。”汤国霞说,这台缝纫机对她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裁缝铺虽小,但生意不断。老顾客带熟人过来,熟人再带新的顾客来。一般情况下,小店每天有一二十位顾客。每当换季时节,是改衣服的旺季,小店每天有三四十位顾客。“我在这缝了十几年的东西了,每次缝好之后都像新的一样,汤师傅的技术是不消说的!”居民王阿姨夸赞道,“我们现在就怕汤师傅有一天不干了,到时候不知道该去哪找手艺这么好的师傅了。”王阿姨笑着说,汤国霞不仅活儿做得细致,价格也公道。

“裁缝在这个年代不再是昔日的‘香饽饽’,年轻人也不会来学这门手艺。我虽说现在眼睛还好,不图赚多少钱,只想一直守着这间店,给街坊邻居们提供一些方便。”通过努力打拼,汤国霞和丈夫前几年用积蓄在江北新区买了新房和车子,日子越过越红火。干了半辈子裁缝,汤国霞的言语间有着一份执着和坚守。时光荏苒,这间小小的裁缝铺已经默默坚守了14年,汤国霞用一脸温和的笑容迎接顾客,缝缝补补,用一双巧手,缝出岁月情怀。

全媒体记者 韩正莲

上一条:今年或迎5年来最火暑期游 新区市民的暑期旅游选择有哪些?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www.njxjbb.com/content/2023-07/07/003548.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