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街道 探索耕地管理新路径,守护绿水青山
2025/7/15
“一田一码”是指为农田赋予“数字身份证”,融合卫星、无人机、大数据平台等,为保护耕地、守护粮食安全装上智慧“大脑”。
在永宁,一场耕地资源管理的革命正在悄然进行。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一田一码”试点工作专题动员部署会的要求,永宁街道围绕探索耕地、林地湿地空间治理“一张图”,解决耕地和林地湿地空间冲突、交织等问题,全力推动试点工作。通过科技创新,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摸清资源底数,形成耕地“一本实账”。街道已完成对2.94万亩耕地资源、2.35万亩高标准农田和0.24万亩标准化菜地的全面调查摸底工作,形成了清晰、准确的数据底数。这一举措为耕地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协同调查监测,探索资源“一套标准”。在全市率先开展区级国土变更调查和林草、湿地调查监测联合招标工作,从源头减少数据不一致因素,实现数据联动更新。这一创新做法为耕地、林地、湿地等资源的统筹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整合用地用林流程,推行审批“一链通办”。以街南地块为试点,优化建设项目用地、用林审批流程,实现“两卷合一”并联推进,整体办理时限提速近20%。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为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便捷通道。
解决空间冲突,优化耕地布局:针对林地与耕地空间错位问题,街道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林耕空间置换,有效解决了耕地和林地、湿地在空间布局中的冲突。
创新管理模式,提升保护质效:通过“一田一码”的建设和管理,街道实现了耕地资源的数字化、精准化管理,为耕地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规划引领发展,指明产业方向:街道正在编制的耕地保护专项规划,提出了“耕地在圩区集中连片,林地沿老山山脉分布”的空间格局构想,为街道未来农业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永宁街道将纵深推进“一田一码”试点,持续完善耕地与林地湿地空间协同治理体系,强化全域长效保护机制。通过优化资源布局、深化科技赋能、融合产业价值,着力构建耕地永续利用、生态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治理新格局,为乡村振兴夯实根基、绘就绿韵底色。
永宁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