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5年07月22日
聚集苏锡常
上一版 下一版

苏州“85后”建筑师爆改古旧老宅 仅5米宽的狭长地块打造出“梦中情宅”

2025/7/22

古旧老宅如何在承载历史记忆的基础上适配现代生活?来自苏州的“85后”建筑师王濛桥给出了答案,他用巧妙的设计,将古旧老宅改造为一栋雅致的“梦中情宅”。面对仅5米宽的狭长地块,王濛桥通过下沉地面增高阁楼、引入透明天井、取消房间房门、增加天窗等一系列构思,让老宅焕发新生。近日,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王濛桥说,在实现推窗可赏古城青砖黛瓦、露台可享垂钓之趣的惬意生活之余,这一老宅改造经历也为自己的工作注入了新灵感。

古宅变身“微缩公园”

苏州姑苏区阊门内,建筑依旧保持着青砖黛瓦的传统风貌。建筑师王濛桥夫妇二人就住在距离阊门不远处的下塘街。2022年底,他们从苏州工业园区的商品房小区搬到了苏州姑苏区的一套古旧老宅内,通过翻新重建,将这套古旧老宅变成了屋中有园、园中有树的“梦中情宅”,生活也变了一番模样。

记者来到了这套改造后的“梦中情宅”,王濛桥带领记者参观了整个房屋。住宅的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地块仅有5米宽、20米长。住宅共三层,顶层的小阁楼被用作卧室,在建造时,他特意将地面下沉了40厘米以保证阁楼的高度。“卧室对层高的要求最低。”王濛桥解释道。

地块并不方正,为了尽可能获得规则的空间,他以一条走廊连接了一楼的餐厅和起居室,消除了南北两栋建筑之间形成的角度,并在走廊一侧设置了一个天井,以透明玻璃环绕。“里面种着一棵石榴树,地上铺设了石头,还用石头做了一个长凳。”置身其中,仿佛走入一个微缩公园。

取消房门实现空间自由流动

王濛桥告诉记者,初见老宅时,墙壁严重破损,屋顶的瓦片也有残缺,已经被纳入了危房的范围。王濛桥说,老宅往往会存在一些基础性的问题,一是采光不好,二是容易返潮,尤其是河边的房子,三是古城内的房子往往面积不大,且不方正,属于“螺蛳壳里做道场”。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王濛桥重构了房屋整体结构。

为了营造自由流动的空间,王濛桥取消了除卫生间外的所有房间的房门,弱化房间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区域。窗户的设计让整栋住宅显得敞亮,但夏日阳光高照,屋内就会非常炎热,王濛桥坦言,“因为空间都是连通的,高度比较高,室内空间比较大,但是为了获得有趣的空间,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

王濛桥说,“从前买件日用品要走好久,现在出门两步路就能买到。”古城内的道路狭窄,道路两侧放着邻居种的花,还有晾衣服的竹竿。一家家牛奶店、餐馆、绿豆汤店隐匿于角落。

“搬到这里,还是希望能过上‘有天有地’、更接地气的生活。”王濛桥夫妇选择搬来古城,一方面因为生活便利,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能够有一个花园。“我的妻子喜欢种花、种菜,从前的公寓满足不了需求。”王濛桥说。谈及今后的规划,王濛桥表示,还是希望能够继续实施老房改造的项目,古城区有大量待改建的房子,他将整个改造的过程分享出来,也是希望传达一种值得探索的新生活方式。

记者手记:窄巷里的宽生活

穿行在仅容侧身的巷弄里,突然理解了这场改造的真正意义——王濛桥夫妇不是在装修房子,而是在修复一种正在消失的生活尺度。当商品房小区的电梯间里,邻居们习惯用点头代替寒暄时,这里的晾衣竿却横跨巷子两侧,成了最自然的社交纽带。老宅改造最动人的从来不是图纸上的线条,而是天井里那株需要仰头才能望见的石榴树,它提醒着我们,所谓诗意栖居,不过是给生活留一处可以野蛮生长的缝隙。

实习生 须宇宁 本报记者 张毕荣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热情夏夜快乐多 无锡上线“火锅巴士”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www.njxjbb.com/content/2025-07/22/011072.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