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5年07月22日
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2025“新江北杯”学生作文绘画征集大赛获奖作品集2

2025/7/22

最近的未来

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四(15)班 邵鑫辰

今天是周末,爸爸带我来到了他工作的地方,原来是一个正在建设的工地,一楼的大沙盘让我似曾相识,看了大屏幕的介绍,才知道这里是南京北站的建设指挥部。

爸爸把我带到了二楼,这时视野一下宽阔起来,视线越过一排绿色围挡,我的眼睛一下子瞪大了——南京北站的建设基地像一个巨大的魔法现场!无数台吊机伸展着黄色的机械臂,有的正稳稳吊起巨大的钢梁,有的轻轻放下一车车不知名的材料,机械臂关节转动时发出 “咯吱咯吱” 的声响,像是在演奏一曲热闹的工地交响乐。数不清的工程车辆穿梭在工地之间,仿佛是一群忙碌的蚂蚁,井然有序。

我想起上次在江北新区规划展览馆看到的巨型沙盘,屏幕上“最近的未来” 几个大字闪着蓝光。那时我还觉得这些宏伟蓝图离我好远,可现在站在工地旁,看着钢筋铁骨一点点生长,我突然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 原来未来不是藏在书本里的童话,而是叔叔阿姨们用汗水和智慧,把图纸上的线条变成真实的模样!

夕阳给工地镀上一层金色时,我闭上眼想象:在不久的未来,这里会盛开出一朵巨大的银色梅花,高铁像银色巨龙一样穿梭其中。人们背着行李匆匆赶路,站台大屏幕上跳动着 “南京北—北京南”“南京北—广西” 的字样。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也能从这里出发,去看看课本里的天安门、桂林山水,把“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愿望变成现实!

回家路上,我攥紧爸爸的手说:“原来未来不是等出来的,是建设出来的!” 爸爸笑着点点头。远处的吊机还在忙碌,它们好像在对我说:“快长大吧,未来也等着你们去建造呢!”

指导老师:范戌洋

江边的晚风

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四(14)班 余正翕

我总爱跟随父母漫步江边,每当江边的晚风掠过脸颊,总是带着一丝丝芦苇的清香,沁人心脾。当我还是个蹒跚学步的孩童时,就时常在这江畔玩耍嬉戏。那时的我从未想过脚下这片土地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南京江北新区这十年来书写的时代篇章,着实令人惊叹!

十年前,南京长江大桥灯光稀稀疏疏,对岸的阅江楼隐在夜色中,像一颗蒙尘的珍珠。而如今,在同一轮明月下,南京长江大桥身披万千灯火,宛如一条闪着金光的巨龙。对岸的阅江楼也褪去了往日的朦胧,像一位盛装出席晚会的少女。一桥一楼遥相呼应,在夜色中勾勒出一幅瑰丽的画卷!

十年的光阴,昔日夜幕下漆黑宁静的滨江,如今已化作一条流光溢彩的长廊,明亮的路灯照亮每一处角落。瞧!暮色下的江畔热闹非凡:孩子们手中的风筝在夜空中闪烁,编织着彩色的梦;家长们笑意盈盈,目光追随着孩子们嬉戏的身影;老人们踏着欢快的步子,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成片的绿化生机盎然,人们骑着观光自行车穿梭其中;造型别致的长椅上,三三两两的人们谈天说地,享受悠闲时光;浦口码头也焕然一新,观光轮渡载着游人尽赏两岸风光……

南京原浦口火车站旁的民国风情街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一跃成为南京新晋网红打卡地。华灯初上,这条青灰色砖面的商业街仿佛拥有了穿越时空的魔力,瞬间带人们穿越至民国时代。风味各异的美食店铺香气四溢,温馨的咖啡馆弥漫着浪漫的氛围,格调十足的香水铺散发着迷人的芬芳……众多游客汇聚于此,感受历史的魅力,共享欢乐的时光。

十年的光阴,南京江北新区完成了华丽的蜕变。一座座大型商场拔地而起,弘阳广场、金象城、龙湖天街、砂之船奥莱……商圈热闹非凡;医院、学校、大型图书馆、科创园从无到有、从旧到新,给人们带来了希望。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正是南京江北新区迈向“南京新主城”的坚定步伐。身为新南京人,身为新江北人,我见证了无数建设者挥洒汗水,辛勤付出,目睹了十年的变迁,心中满是自豪!

我满怀憧憬:下一个十年,定会有更多国内外顶尖学校落户江北,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定会有更多高水平三甲医院扎根江北,为江北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定会有更多现代化写字楼建成落地江北,助力江北的经济乘风破浪……“十载江北,共赴下一程热爱”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是全江北人民的心声和期待!让我们翘首以盼,期待这片土地书写更辉煌的篇章!

我热爱江北新区,热爱这方土地,热爱它拼搏的姿态,更热爱这温柔拂面的江边晚风!

指导老师:张媛

你十岁,我也十岁​

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 四(19)班 桂潇然

今年,我十岁了。听大人们说,我出生那年,江北新区也刚刚 “出生”。十岁的我和十岁的江北新区,就像一对一起相伴成长的好朋友,在时光里慢慢变得更好。

小时候,每到周末,爷爷总会乐呵呵地带着我去浦口老火车站。斑驳的铁轨、老旧的站台,仿佛藏着无数故事。爷爷摸着锈迹斑斑的铁轨,眼神里满是温柔:“我的爸爸,也就是你太爷爷是火车司机,每当驾驶着火车经过浦口站的时候,内心变得温暖与安宁,因为看到了家的方向。” 爷爷接着说:“我这辈子最骄傲的事,就是有幸在铁路部门工作了几十年,参与过地铁线路前期的勘测规划,看着图纸上那些简单的线条一点点变成了地下那一条条钢铁长龙,那种感觉啊……” 那时小小的我只是似懂非懂地听着,不太明白他眼中的深情。

直到有一天我读到朱自清的《背影》,看到文中对浦口火车站的描写,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浦口火车站,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火车站啊,它还是老一辈努力奋斗、奉献一生的地方,更是家族记忆的宝库,承载着一代又一代美好的回忆。​

如今,再看江北新区,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以前坑坑洼洼的小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大道。我最喜欢和小伙伴们在新建的公园里玩耍,那里的花朵五颜六色,像我们灿烂的笑脸。地铁也通到了“家门口”,出行方便极了。爷爷说,现在的变化,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我常常想,我要快快长大,像太爷爷、爷爷一样,为这片土地添砖加瓦。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工程师,设计出一栋栋更漂亮的建筑;也许我会成为一名卓越的科学家,为新区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十岁的我,对未来充满无限的憧憬和期待;十岁的江北新区,也一定会越来越繁华,越来越绚丽多彩。我和江北新区,就像两颗小小的种子,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努力生长,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指导老师:倪慧敏

我的江北记忆

南京市南湾营小学 五(1)班 周湛之

每次去外公家,我总爱站在阳台凝望——当第一缕晨光漫过扬子江面时,粼粼波光如同碎金般跳跃,将研创园闪耀的玻璃幕墙与老浦口车站的民国风韵温柔拥入怀中。那幅画面里,现代建筑的流光与历史遗迹的沧桑彼此映照,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岁月故事。​

犹记去年,外公首次带我造访浦口老火车站的情景。熙攘的人群中,有操着本地口音的居民,也有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大家纷纷在此打卡留念。最令我难忘的,是那座刻着 “浦口站”字样的旧址,青灰色的砖墙带着岁月的斑驳,每一位驻足门前的游客,都在用镜头定格时光,仿佛瞬间穿越回了那个风云际会的民国年代。还有那节绿皮车厢,墨绿色的车身泛着复古的光泽,几乎每个人都会在此停留,让身影与这抹怀旧色彩同框;而月台上的雨棚,尽管铁架已染上锈迹,却依然透着往昔的繁华荣光,仿佛还能听见昔日旅客的脚步声与汽笛的长鸣。​

外公告诉我,当年红极一时的《情深深雨濛濛》便曾在此取景。漫步其间,指尖触碰着斑驳的墙面,眼前似乎浮现出剧中人物的身影,那些黑白影像与现实场景交织重叠,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温度。​

晌午时分,外公带我前往江北砂之船用餐。途中,他指着车窗外的高楼大厦娓娓道来:“十年前啊,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呢。” 如今,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一条汇聚了设计、制造、科技、大数据的产业链蓬勃生长。台积电的晶圆厂正有序吞吐着硅片,华天科技的封装线精密运作,龙芯中科的研发屏上代码闪烁不停。千亿级产业集群在此崛起,半导体产业的脉搏从江北新区跳动出发,有力地牵动着中国“芯”的发展版图。​

十载光阴,江北新区的发展如同奔赴星辰大海的征途。作为一名小学生,外公讲述的这些变迁,我或许还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深意,但当我看到老浦口车站的历史沉淀与研创园的科技活力交相辉映,内心深处却分明感受到了祖国的日益强盛。这份震撼与感动,让我心中涌起无限自豪——少年强则国强,我暗暗立志,未来定要以实际行动投身祖国建设,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

指导老师:黄占江

红色血脉里的江北新章

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六(3)班 王耀杰

太爷爷的抗美援朝勋章总爱和我“躲猫猫”,缩在樟木箱最底层,只有特殊日子才肯露面。今年江北新区十周年,我终于看清勋章边缘那道月牙形缺口——妈妈说,这是太爷爷在战场上留下的“勇敢印记”。带着这枚勋章,太爷爷从枪林弹雨里走来,最终在浦口火车站的钟声中,开启了建设江北的新征程。​

站在修缮一新的浦口火车站,锈迹斑斑的铁轨旁,红色文化长廊像一条时光纽带,串起往昔与今朝。玻璃穹顶下,老站台变成了红色教育基地,电子屏里不断播放着新区十年巨变的画面。我轻轻抚摸青砖墙上细密的纹路,仿佛触到了太爷爷那布满老茧的手掌。当年,他们踩着碎石、扛着工具,把荒芜滩涂变成厂房林立的热土,将阡陌农田绘成繁华新城的模样。​

长江五桥的霓虹在江面跳跃,智能工厂的灯火与星空连成一片。我常想起妈妈在社区宣讲党史时的身影,还有老党员们讲奋斗故事时眼里的光。这些画面就像永不熄灭的火苗,把红色基因种进了江北的每一寸土地。​

我悄悄攥紧勋章,金属棱角硌得掌心发烫。建设江北的誓言早已刻进我的血脉。等我长大,也要像太爷爷手握钢枪保卫山河,像妈妈传播党史点亮人心,把最热烈的青春融进这片土地。未来,我要做一颗会发光的创新火种,让红色精神点亮智能高铁的轨道,照亮量子实验室的天空。当百年老站看着科技列车呼啸而过,当红色初心在尖端领域闪闪发亮,我相信,这片满是先辈故事的土地,一定能画出超酷超炫的成长画卷,变成人人向往的“宝藏新城”! 指导老师:许如

蛙声里的蜕变

南京市第一中学江北新区分校(小学部)四(7)班 刘玥希

2018年8月,我们举家搬到了江北新区七里河沿畔,那时周边处处是工地,道路都被重车压得坑坑洼洼,附近仅有三个住宅小区,到了晚上,零落的路灯忽明忽暗,让初到此地的我们莫名彷徨。唯有河畔的蛙鸣穿透钢筋水泥的冷硬,此起彼伏地漫过来,像撒了把星星在夜空中跳动,让攥紧的拳头慢慢松开——这充满魔力的蛙声,是初来者的暗号,那些藏在水草里的歌唱家,用鼓点般的节奏敲开了陌生的夜幕。

七年转瞬即逝,但江北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道路变得宽阔平整,如一条条银色的丝带贯穿城市的各个角落。路灯整齐排列,在夜晚洒下明亮的光芒,照亮了行人的归途。沿街商铺灯火通明,山姆超市里人流如织、热闹非凡,尽显城市的繁华与活力。我们有了江北图书馆、市民中心、鼓楼医院江北分院等便民配套设施,南京五桥也通车了,虹悦城、砂之船奥莱还有万汇城等商业的开业,也极大地满足了大家的购物娱乐需求……

令人欣喜的是,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并未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反而与生态绿建相得益彰。东侧长达数公里的七里河观光带,新增的码头仿佛可以让人们远离喧嚣,泊舟水上,听风观浪,别有意趣。篮球场、足球场和网球场等设施一应俱全,为市民提供了运动休闲的好去处,洋溢着青春与活力。浦滨路东侧的丰子河观光带更是一幅绝美的生态水墨画,白鹭在空中翩翩起舞,芦苇在风中摇曳生姿,绿茵茵的草地如柔软的地毯,清澈蜿蜒的河道宛如一条蓝色的丝带,勾勒出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让市民在繁忙的生活中得以亲近自然,感受岁月的静好。

十年间,江北从 “蛙鸣伴夜” 的城郊蜕变为 “产融兴旺、时尚宜居” 的新城。今夜,蛙声依旧在河畔起伏,却不再是孤独的注脚——它混着地铁的轰鸣、商场的喧嚣、公园的絮语,成为城市心跳的和声。站在阳台上俯瞰,霓虹与星光碎在河面,像撒了把碎钻。曾在蛙声里数星星的异乡人,如今已能在万家灯火中辨认自家的窗,看灯光与蛙鸣在夜色里织就温暖的网。而我们,早已在蛙声的陪伴中,与这片土地共同完成了一场关于希望与生长的蜕变。

指导老师:顾彧菡

红领巾寻访江北新颜

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五(16)班 刘子琪

六月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长江北岸,我系着鲜艳的红领巾,走进南京江北新区的街头巷尾。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科技创新的浪潮、乡村振兴的蝶变、城市崛起的新貌,交织成一幅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画卷。

第一站,爸爸妈妈带我来到江北新区的生物医药谷,展示了科技创新的奇迹。在参观基因科技公司时,科学家阿姨向我们展示了基因检测仪器,它像生命密码破译员一样,快速精准地检测出疾病风险。实验室里闪烁的指示灯、飞速运转的智能设备,让我感受到科技创新不仅是书本上的公式,更是真真切切地来到我们身边,成为守护生命、创造未来的强大力量。

第二站,我们来到乡村,这里的变化同样让我惊喜。在盘城街道的特色村落,曾经破旧的农房变身充满艺术气息的文创空间;村民们将自家菜地改造成“共享菜园”,游客可以亲手采摘新鲜蔬菜;田埂上,无人机在精准喷洒农药,现代智能机械让传统农田变得科技感十足。村口的智慧葡萄大棚里,传感器实时监测着温度、湿度,智能自动化灌溉系统让葡萄茁壮成长。再过不久,这些晶莹的葡萄将通过物流网络走进天南海北。眼前的变化让我明白,乡村振兴不是抛弃传统农业,而是用现代科技为古老的传承注入新活力。

第三站,我们到南京江北新区规划展览馆参观,深感震撼。馆内通过数字化展示,生动地呈现江北新区从产业升级到生态建设的宏伟蓝图。智能交通、科技创新等规划让人叹为观止,既让我深切感受到脚下这边土地未来发展的强劲脉搏,又为家乡展现的蓬勃生机与无限潜力由衷赞叹。

最后我们站在扬子江会议中心的玻璃窗前远眺,江北新区的城市新貌尽收眼底。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灯火辉煌;几条地铁线路呼啸而过,连接起城市与乡村;风光秀丽的江边风光带,市民们在悠闲地漫步,暮色渐浓,却挡不住这份浸润在烟火气里的惬意与安宁。远处,横跨长江的几座大桥灯光倒映在江面,宛如数条璀璨的银河,美轮美奂。

经过一天的寻访,抚摸着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我深刻体会到:家乡现代化是科技与人文的交响,是乡村与城市的共鸣,是全体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更是无数奋斗者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的传奇。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将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努力学习,为祖国和家乡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让青春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指导老师:王沁

江北新区的逐梦之旅

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五(2)班 丁宝仪

我生活在江北新区,这里就像一本永远翻不完的精彩画册,每一页都记录着它的成长与变化。

以前,江北的交通不太方便,去一趟主城区要花好长时间。可现在不一样啦,地铁线路一条条地建起来,以后出门就更快捷啦!还有南京北站也在建设中,以后江北在长三角的交通地位肯定更高,去哪儿都方便。我仿佛看到未来的某一天,我坐着超高速的磁悬浮列车从江北出发,眨眼间就能到达上海、杭州这些繁华的大都市,去感受不同城市的风情。

最让我开心的是,江北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青龙绿带生态公园就像一个绿色的大氧吧,周末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去那里玩耍,在草地上奔跑、放风筝,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觉特别自在。河道里的水清澈见底,能看到鱼儿欢快地游来游去,天空湛蓝湛蓝的,鸟儿在自由自在地飞翔。我憧憬着未来,江北会涌现出更多像青龙绿带一样的大型生态公园,公园里还会有智能导览机器人,带着我们了解各种植物和动物的知识。

江北新区的经济发展也特别快,好多大企业都来了,带来了好多新的工作机会。爸爸妈妈说,以后江北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幸福。我想象着未来,江北的产业园区会变成一个个充满科技感的“未来之城”:在集成电路产业园里,工人们操作着智能机器人,生产出世界上最先进的芯片;生命健康产业园里,科学家们研发出了能治愈癌症的神奇药物;新材料科技园里,各种新型材料被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和美好。

我热爱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它就像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我憧憬着江北新区的未来,相信它会变得更加繁华、更加美丽。我会努力学习,和江北新区一起成长,见证它更多的辉煌!

江风里的十年悄悄话

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五(19)班 江雨桐

晚饭后,妈妈的手暖暖地裹住我的小手,带我去长江生态带散步。刚走上江堤,哇!桂花甜丝丝的香气就随着江风,像小馋猫似的往我鼻子里钻。步道边的格桑花在风里摇头晃脑,粉紫色的花瓣忽闪忽闪,活脱脱一群穿着蓬蓬裙跳芭蕾的小女孩!

妈妈突然停下脚步,指着江对岸喊:“天天快看!十年前这儿全是铁锈色的大吊机,集装箱摞得比咱们学校五层楼还高!江水又黄又浊,‘咕嘟咕嘟’冒着泡,就像被搅浑的泥巴汤,喘着粗气直哼哼。”我踮起脚使劲儿张望,现在的江岸简直像仙女遗落的绿绸带!塑胶步道缠绕着波斯菊、百日菊,芦苇丛里突然“扑棱”飞起一群白鹭,雪白的翅膀把橘红色的晚霞都剪出了裂纹。胖乎乎的江豚也来凑热闹,“哗啦”跃出水面,银亮的背鳍在夕阳下一闪,又“嗖”地扎进碎金般的波浪里。妈妈说,以前码头工人喊号子的地方,现在到处是戴着耳机跑步的叔叔、支着画架的姐姐,连吹在脸上的风都带着冰镇酸梅汤的清甜!

走到浦口火车站,路灯把红砖墙染成蜂蜜一样的金黄色。妈妈轻轻刮了下我的鼻尖:“你不知道,以前这儿铁门锈得像块黑炭,墙皮簌簌往下掉,野猫‘嗖’地从破窗户窜过,站台石板缝里还藏着碎玻璃碴呢!”可现在完全大变样啦!老站台成了“时光照相馆”,穿汉服的姐姐提着裙角转圈,裙摆上的铜铃铛“叮叮当当”奏乐;旧仓库摇身一变成了文创馆,玻璃柜里躺着泛黄的老船票、迷你绿皮火车,暖光灯一打,连空气里都飘着老故事的甜味。我趴在咖啡馆的窗台偷看,老铁轨旁飘出的拿铁香和百年前“呜呜”的汽笛声,在晚风里玩起了捉迷藏。

绿水湾湿地的观鸟屋亮着星星似的暖灯。妈妈蹲下身子说:“以前这儿是没人管的‘野孩子乐园’,芦苇长得比人高,塑料袋挂在枝头像蔫头耷脑的破风筝。”现在木栈道弯弯曲曲钻进芦苇荡,我用望远镜一瞧,白鹭缩成了毛茸茸的小雪球;突然“扑通”一声,原来是青蛙跳进菖蒲丛,溅起的水花把湖水搅成了翡翠色果冻!我把耳朵贴在生态监测牌上,好像真能听见十年前的荒草,正和现在的绿草悄悄击掌交接班呢!

路过金象城时,整栋大楼的霓虹灯“唰”地亮起来,彩色光带像银河瀑布似的从楼顶倾泻而下。妈妈笑着戳我的小酒窝:“你绝对想不到,这儿以前就是条泥巴小路,油菜花长得比我还高!现在成了永远不睡觉的‘魔法城堡’!”商场外墙上,长江浪花在光影秀里跳起了街舞;文创店里,老师手把手教小朋友用黏土捏“江北”——蓝色的长江是会流动的丝带,银色的研创园大楼是闪着光的积木,红砖墙变成了甜甜的草莓方糖!我紧紧攥着妈妈的手,看橱窗的灯光把我们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像把十年的故事都卷进了这团暖烘烘的光晕里。

原来妈妈嘴里的“老江北”,是长出新江北的神奇魔法种子呀!生锈的吊机变成了步道上的波浪花纹,荒滩野苇织就了湿地的绿色童话,老砖墙也冒出了文创小嫩芽。等我再长高些,一定要给长江岸画上会唱歌的向日葵,给老建筑编出会发光的故事,让江北的每个角落都闪着我最最炽热的热爱!

指导老师:潘雅雯

我眼中的江北新区

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高新小学四(6)班 王天刚

常常听大人讲“女大十八变”,在我的眼里,我们江北新区就像是一位身穿花裙子的妙龄少女,随着时代的变迁,她开始慢慢会打扮了,变得明艳动人。

新区的变化无处不在,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小区环境的变化。以前,小区里的垃圾就像少女的脸上长了痘痘,让人看了不舒服,现在取而代之的是整洁有序的分类回收站,定时定点分类扔垃圾,就像是少女学会了护肤,变得更加清爽美丽。空地上也增添了老少皆宜的游乐健身设施,给各个年龄段的人提供了方便,从小朋友到叔叔阿姨,再到爷爷奶奶,都有适合他们的运动项目。更贴心的是,网格员随时在线,无论是证件办理还是生活难题,总能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除此之外,我们社区也会不定期开展各色各样的特色活动,我在学校参加的京剧社团也有幸参加了社区开展的活动,我们受邀给爷爷奶奶们表演了京剧。当我在台上表演时,看到爷爷奶奶们满脸的笑容和热烈的掌声,我的心里充满了喜悦。那一刻,我觉得自己不仅是在为社区作贡献,更是在传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从我住的小小社区到整个江北新区,我能感受到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娇俏少女。我期待她不仅外表更靓丽,更能成为一座充满智慧科技、传承古都风韵的现代化魅力新城,成为南京面向全世界最闪亮的名片!

指导老师:罗欣悦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www.njxjbb.com/content/2025-07/22/011099.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