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查询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新江北报

2025年07月25日
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小插曲”变“和谐曲” 网格力量助推高标准农田建设

2025/7/25

渠道里的水汩汩流入田地,农田道路整齐划一,新插的秧苗吐露新绿……近日,长芦街道滨江村17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圆满完工,田间焕发新气象。一组数据更彰显成效:灌溉率从30%提升至90%,2024年秋收和2025年夏收亩均增产50公斤,道路硬质化覆盖率达45%,大型机械下田耕作更便捷。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但在推进过程中,滨江村却遇到了一些“小插曲”。网格员刘柏功扎根一线,以耐心和智慧化解矛盾,让惠民工程真正暖民心。

“小菜地”闹出“大情绪”

——还地于民,解民忧

“你们改造升级我不管,就是不能占了我家的菜地。”

项目施工需要对村里的灌溉水渠进行改造升级,但施工方规划的新水渠路线需占用村民周大爷的一小块菜地,周大爷情绪激动,坚决不同意施工。但如果不按规划施工,整个灌溉系统的布局都会受到影响,工程进度也会延误。

滨江村8号网格的网格员刘柏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先安抚周大爷情绪,耐心倾听其诉求,又向他详细解释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意义,说明新的灌溉水渠建成后能让村里的农田得到更充足、更合理的灌溉,农作物产量会大幅提高,长远来看对所有村民都有益。

但如何合理解决眼前问题?刘柏功提出“地换地”方案:在组里其他合适的地方为周大爷重新划分一块面积相当的菜地,并协助开垦平整。同时,他要求施工方承诺作业后恢复周边环境,并给予适当补偿。最终,矛盾圆满解决,工程顺利推进。

细心的刘柏功又注意到施工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他再次和施工方协商,并要求对方做出承诺:在施工过程中要小心作业,同时在施工结束后对周边土地进行恢复和整理,并且给予该组适当经济补偿。

刘柏功从大处着眼,在小处着手,成功化解眼前矛盾;提前设立边界,规避后期矛盾发生,得到了群众的点赞表扬。

噪声灰尘大,“闹心”

——还“静”于民,显实效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另一处施工现场,大型施工设备作业产生的噪音和灰尘,引起了周边村民的不满,双方争执不下。刘柏功接到消息后迅速赶到现场,一边劝说村民冷静,一边向施工方了解情况。他督促施工方采取有效的降噪降尘措施,如避开休息时段施工、增加洒水频次、设置防尘网等。同时向村民解释工程建设的临时性和重要性,争取村民的理解和支持。通过他的调解,双方达成和解,施工秩序恢复。

在滨江村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刘柏功始终扎根一线,凭借对村情的熟悉和细致的工作,平衡各方利益,积极及时化解矛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网格员的责任与担当,让“小插曲”变成“和谐曲”。

本报观察员 杨彩红

上一条:“乡村CEO”唐辉:带着乡亲种出好日子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分享文章分享

© 2022 新江北报
南京江风楚韵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33743号-1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118.195.242.119/Content/weixinlogo.png
新江北报
http://www.njxjbb.com/content/2025-07/25/011117.html
新江北报电子版